現金支付貨款、購車款、傭金服務費、工資等,有什么風險嗎?
隨著我國銀行業對賬戶監管逐漸嚴格,再加上許多不明真相的自媒體宣稱什么監管老板的個人銀行賬戶,導致一些企業主開始打起了現金結算的主意。
表現是企業老板以現金形式收款,然后以現金形式支付,中間不走公司賬,也不入銀行系統。(很多企業賬外的小金庫也是如此形成的)
當然,無論從會計制度還是稅收法律上來說,這都是不合規的,老板為難會計,也不會使得風險消退。
現金支付風險
場景一:
老板不想給員工交社保、不報個稅,于是他想從銀行取現金出來,給員工發放現金,這樣就沒有錢款記錄了。
事實上:老板個人用現金發工資,無法在稅前扣除,損失企業所得稅,后續算作留存收益放在企業中,正規分紅的話,或者哪天企業要注銷的話,20%的個稅依舊不能避免。
風險點:事實上紙幣也是有編號的,如果追蹤錢款流轉記錄,能夠發現:老板--取出現金--存入現金--員工,稽查過程中發現未完稅員工其實不難的。
場景二:
公司現金并沒有正規管理,收到了大額現金未存入公司公戶,而是拿著現金收入直接進行支出,比如支付貨款、支付購車款、購設備款等。
事實上:如果企業的現金收入開具發票確認了銷項稅,現金支出也正常獲取到了發票,會計如實記錄了賬務,那么,稅務上并不會有什么風險。
風險點:坐支現金這種行為違反了國務院發布的《現金管理暫行條例》,監管和執法部門不是稅務機關,而是中國人民銀行,主要是根據現金比例罰款。
場景三:
A企業于2022年為其三名殘疾員工支付了總計30萬元的工資,并全部以現金方式支付。在2023年,A企業在申報2022年度的企業所得稅時,希望能夠享受安置殘疾職工工資100%加計扣除的政策。
政策概述:根據《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安置殘疾人員就業有關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問題的通知》(財稅〔2019〕70號),企業想要享受此優惠政策,需要滿足以下幾個條件:
長期合同: 企業需要與每位殘疾員工簽訂至少為期1年的勞動合同或服務協議,并確保他們真實上崗;
完整的社保繳納: 企業需為每位殘疾員工按月繳納完整的社會保險,包括但不限于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和工傷保險;
通過銀行支付工資: 企業要定期通過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向每位殘疾員工支付不低于當地低工資標準的薪酬;
提供基本設施: 企業應確保具備殘疾員工上崗所需的基本設施。
因此,A企業由于選擇現金方式支付殘疾員工工資,未能滿足政策中通過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支付工資的條件,因此無法享受安置殘疾職工工資100%加計扣除的稅收優惠。
場景四:
在2022年10月,B企業與C企業發生了一筆交易,其中B企業以現金形式支付C企業貨款共計10萬元。然后,C企業為B企業開具了增值稅普通發票。然而,由于B企業的疏忽,直到2023年2月才發現該發票所述的服務內容有誤。當B企業試圖要求C企業重新開具正確的發票時,卻發現C企業已經注銷。面對這樣的情況,B企業如何證明與C企業的交易是真實存在的?
問題核心:由于B企業采用了現金支付的方式,并沒有保留相關的非現金支付證據,這使得驗證交易的真實性變得尤為困難。
解決方案: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發布<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憑證管理辦法>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8年第28號),當企業因特殊原因(如對方企業注銷、撤銷等)無法提供正常的發票或外部憑證時,可以通過以下幾類資料來證實支出的真實性:
原因證明:相關證明資料,例如C企業的工商注銷公告、機構撤銷證明、非正常經營戶標識、破產公告等;
業務合同:與C企業之間的業務活動合同或者協議;
支付證明:非現金支付的證據;
……
非現金支付的證據恐怕是很難提供的。
場景五:
在D企業與一家持有合法經營資格的中介服務機構達成的服務協議中,雙方約定使用現金方式來支付傭金。面對這種支付方式,有關于該筆支出能否進行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呢?
基于《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手續費及傭金支出稅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財稅〔2009〕29號)的規定,當D企業選擇使用現金或其他非轉賬方式支付手續費和傭金時,該筆支出是不允許在稅前進行扣除的。
為了確保手續費和傭金支出的稅前扣除,企業不僅要與擁有合法資格的中介服務企業或者個人建立合作關系并取得發票,而且必須嚴格按照國家相關規定來支付這些費用。
公司介紹
石家莊信友軟件工程有限公司,是用友軟件在河北省的營銷服務機構,專注于用友軟件的銷售維護二十七年!
-
用友軟件全系產品,價格低!服務優!
-
-
用友軟件(用友U8系列、用友T+系列、用友云系列、用友T6/T3系列、好會計、易代賬)的購買、使用中的問題,歡迎隨時聯系我們!
聯系電話:0311-89691958 89691957
131 3116 7718 或 133 3136 5577 魏經理
- 上一篇:不做吃虧!年底結賬之前,會計必做的6大準備事項!老會計多年經 2023/11/10
- 下一篇:農業公司,哪些稅免征,哪些稅不免?怎么報稅? 2023/11/10